广州商学院图书馆-凯发k8注册登录

馆情动态

我馆举办第二期阅读马拉松活动

  2022年9月17日至9月30日,由校党委、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广州商学院图书馆承办,图书馆学生服务委员会协办的第二期阅读马拉松活动,以线上的方式开展。此次活动持续14天,共吸引了160余名读者参与。经过严格的筛选、查重和评分,最终评选出12篇优秀作品。
  当阅读遇上了马拉松,是一场耐性与毅力的挑战,是一场专注力与记忆力的挑战,是一场“书”与“你”的挑战。本次活动的参与者需要在图书馆门口(咖啡厅旁边)领取盲盒内的任务书籍,并登记报名信息,加入微信打卡群,在十四天里完成所抽取书籍的阅读,并坚持每日打卡,提交一张带有所读内容水印的照片或是一张本人阅读情景的实时真人照片,打卡结束后三天内需提交一份1000至2000字的读后感或是参赛感想,并附上一份查重率30%以下的查重报告。
  此次活动借由阅读方法、阅读者群体、阅读社交结合、通过线上检测方式,兼顾阅读质量和阅读速度,宣传悦读的理念,让参与者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的魅力。校园因书香而美丽,因阅读而充盈,凭文化而富有。

1.jpg
活动现场照片

活动现场照片
部分获奖作品:
(一)
陆婉涵.jpg
陆婉涵 会计学院审计2005班
读《何处梅山》有感

  《何处梅山》的作者是丁斌。诗人以诗去回忆自己的故乡,诗中内容看似和梅山并无关系,却是诗人刻意营造的幻象。诗人用自己的笔去诉说梅山的浪漫,在满是泥泞的村庄里讲述了一个浪漫的传说。他诗中满溢出的冷冽、忧寻,和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怀,对人性的观照,能让秋风拧出泪来。整本书透漏出淡淡的忧愁,却让人看到作为人本身的人性闪光点,犹如黑夜中发亮的点点星光。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诗又把中华梅山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了,这是一起既重新全面系统地挖掘了保存丰富了丰富和深厚历史的我们中华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之精神文化资源,又重新系统地灌注了我们中华当代的城市精神文化资源之历史文化魂魄,让我们到今天为止都会不由地在这里思考回味着。习近平同志当年这样的说过:“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句话有什么意义,我们又该怎么理解呢?
  “村庄,在光阴的描绘下被放大,变形,脱离构想。人们,都向往好住所、好归宿”这句话也表现出来了当今农村城乡空心化居住现象日渐突出,作为精神文化载体存在的传统古老文化村庄文化和农村聚族而杂居的熟人社会气氛正在悄然消失。 “没有人愿做守家的狗,没有人指望人人公平和富有”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入,导致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农村本身的发展被忽视,体现了诗人对于"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悲伤。
  “我的祖父在枫树下磕头,我的父亲在枫树下磕头,我也是,面对同一棵古树”体现出了乡村文化的实际是中华民族对于其悠久文明历史、深厚革命传统思想和灿烂乡土文化精华的继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只有大力发展新型乡村文化,才能有效激发建设乡土文化农村的主体自觉责任意识,树立中国乡土文化人的主体自尊的形象,涵养发展乡土文化农民的民族自信与精神,塑造新一代农民群众独特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取向和文化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记住乡愁”,乡土文化就是乡愁的最重要载体。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永庆坊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遵照总书记的嘱托,永庆坊的“微改造”删掉的是破败和落后,留下的是记忆和乡愁。骑楼修缮过程中,木框琉璃窗都尽量原汁原味保留,重新刷上油漆;牌楼上的雕花彩塑均为原来保留,“微改造”时重新上色。我相信,永庆坊的“微改造”就是诗人对于梅山未来发展的想象,对于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符号的重新上色,剔除了由于人口流动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退步而残留的衰败。
  《何处梅山》中虽然没有提到“乡愁”,但是字里行间处处都是“乡愁”。“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阐释,真切但又充满温暖,让我们不由得思考思乡背后情感的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更好地发展特色乡村文化呢?既要明确提出我国要通过广泛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挖掘与这些乡村文化相关联的中国文化典籍史料和一些重大人文历史活动遗存等背后的蕴含的深厚广博的伟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内涵等,更要特别明确和提出我们要更加着力去揭示并挖掘蕴含于其中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同时不断体现在伟大实践中坚定和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多次强调,我们中华民族现在及以后一定要进一步努力加重视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保护工作及历史传承,保护好少数民族这个伟大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精神基因中那生生不息的根脉。

(二)

伍燕婷 会计学院财务管理2001班
人间值得热爱

                            ——读《人间有味》有感

  老舍用简朴平实的语言描述着他过往的经历遭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生活娓娓道来,虽处处未说“爱”,却又处处透露“爱”。他爱朋友,爱家人,更爱祖国,他的爱意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细细阅读方可体会。虽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老舍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人间值得热爱。
  人间为何值得热爱?因为祖国的和平安稳、繁荣富强来之不易。老舍所经历的是中国内忧外患、时局动荡的时期,救国图存的使命感促使他舍小家,为大“家”。虽然革命的道路十分崎岖,经常性的居无定所致使他落下一身病根,但我却未在书中看过任何形式的悲天悯人,反而是发现描写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篇幅占了本书的三分之一。老舍对国家的爱含蓄且深沉,他觉得抗战过程惨烈,于是不忍多加笔墨描述,转而描述祖国的壮丽山河,例如未被炮火打碎的济南,城河带柳,远水生烟;未被战火侵袭的北平,古色生香,瓜果丰饶,这样的景与情相融,时刻提醒着他革命的意义,也唤醒我们心中的爱国主义。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一群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国家的思想建设,我才能有幸见证这盛世。
  倘若抗战时期的中国人多是畏首畏尾的懦夫,或者是通敌叛国的“兔儿爷”,中国的脊梁将永远无法直挺,永远活在他人的欺辱当中,而我作为一名女子,恐怕是最能感受其中的悲惨了。大概我的境遇同书里的王少奶奶将别无二异,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思想被封建迷信禁锢,身体被限制在宅院之内,未出嫁时以父为天,嫁人后以夫为纲,然后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直至价值被剥削殆尽。这样的遭遇光是想想就令我心颤,幸好中国的革命取得成功,旧社会的枷锁被逐一打破,思想得以重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性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他人的依附品。女性得以活得有尊严而且坦荡,不用受社会条条框框的约束,能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所以这人间怎会不值得我们热爱,这可是先辈挥洒热血才得以护下的人间。我们生于和平安稳的年代,所以时常忘却幸福的代价,时常忘却一切来之不易,但只要幡然醒悟,一切就都来得及,来得及重拾斗志,来得及好好热爱这人间。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间不值得论”致使互联网社交平台掀起一股“颓丧风”,网民们自发地在社交平台发表着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和对人间的失望,而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怨天尤人活动来自著名脱口秀艺人李诞的一句“人间不值得”。可是鲜少有人记得,这一句话还有下文,“不值得我们伤心难过,所以我们要开心”,李诞的本意并非让我们否定人生,质疑自我的存在,而是希望我们能坦率接受生活中的不顺遂,然后依然热爱生活。我知道生存的压力常常使得我们无法喘气,但生活不全是糟糕的,只是你还未注意到美好的部分。我是十分注意细节的人,所以常常为生活中的小事情高兴一整天。比如早餐店老板娘双手递来的早餐,出门正巧赶上要搭乘的公交车,校园里的小猫主动贴近撒娇,随手做的一件好事被报以真诚的感谢……这些发生在生活里的小确幸令我感觉被重视,被认真地对待,也正是因为这样,学习的疲累很少能压垮我。泰戈尔曾说,“当你因错过太阳而哭泣时,你也将错过繁星。”我们都不应该一直感伤过去的遭遇,也许小确幸无法治愈你巨大的痛苦,那不妨去与大自然对话,置身于广阔天地,直面自己的渺小,到那时,也许你会觉得所有的烦恼和痛苦不过庸人自扰,其实微不足道。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和时间允许,不妨亲临老舍书中的景,尝试感受他对自然的感悟,或许你会有更豁达、通透的体会。
  正因为生命有无限的可能,所以生活精彩而独特,每一天都不可复制粘贴。人间有百味,人生有百态,只要能坦率地接受每一天,鼓起勇气热爱每一天,就不枉来人间这一趟。人间山河浪漫,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热爱。

(三)
黄绮杏.jpg
黄绮杏 经济学院投资2002班

《久悦记》读后感

“我们不过是一介凡人,没有能力去抵抗时间轰隆的无常,所能做的,不过是在长久的岁月里,记录下涓滴琐碎的小小欢悦,在偶尔绵长的悲伤里让自己记得,曾经那样快乐过,值得永远不忘,一生不枉。如影随形般跟着你。”

——流潋紫

  在秋季的午后,趁着阳光正好,读读这样一本书,轻描淡写中有对爱而不得的悲伤,无害怕但后悔最初的痛苦,终于能够平静地描述过去后的平静,它就是——《久悦记》。《久悦记》它是作者以文学方式治疗疾病、安慰灵魂、对抗衰朽和感悟生命的独特见证。  
  认识流潋紫是因为《甄嬛传》和《如懿传》,不久前才知道这两部宫廷剧的皆是同一位作者,内心也不禁感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让人又爱又恨的故事,而《久悦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久悦记》中的散文简单而不含杂质,它具有岁月沉淀而产生的平静和自然的特点。作者以灵动娟秀的文字,书写衣食住行,书写日常点滴的转瞬之间。在“静静地感受身边的人与事”的书写中,试图用文字勘探人性与心灵。一方面,她在生活的平凡时刻描述了世界的烟火,并以一种将它们融入生活的方式热情地谈论着衣食住行,絮叨着自己喜爱的美景、美食、衣服、首饰等,展示了一个女性精致婉转的生活情调与审美趣味。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她还试图以母亲、教师和作家的身份塑造生活,展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她并不斤斤计较,而是自觉地把自己从日常的无聊中抽离出来,以冷眼旁观,以作家的敏锐捕捉到平静物体下的涟漪,从平庸的日常中摘取一些哲理的思考。通过文字的沉淀,她捕捉到了不确定时代的短暂时刻,直面生命的无常,展示了女性日常生活的韧性。如在《牡丹与芍药》中,由芍药的“一日欲放,一日盛绽,一日萎谢”引发出“真是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就像有些感情,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的人生感叹。但这感叹并非以一种激烈的抒情腔调呈现。中年人远离了年轻时的冲动,在表达情感时更加谦虚和含蓄,但她们对生活的感觉加强了她们对人性的理解,也使其更有能力展开关于“情”的理性思辨,而非仅仅停留于感性的抒情层面,这也使得这部散文小说集的文字带上了冷静从容的气质。同时,这种从肤浅到深刻,从物到人,从人到她的写作飞跃,体现了散文写作的灵活性,使作者获得了自由写作的 "快乐",比如流潋紫常由眼前的生活景象随性转换到张爱玲的笔下世界,这种不同时空轻盈地腾挪辗转乃意兴之所至,而平凡的日常点滴也因之带上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并颇添了几分意趣。其他的如《母与子》中反思当下亲子教育的问题。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与父亲之间存在冲突,一些口头上的虐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这是一种伤痕",而这些都将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隐患。而《一个人过年》则是在与过去对比中,咀嚼了成年人孤独的必然命运。“人到了年岁,就会遵从习俗,成为前一代的人”。这种人生哲学贯穿全文,使这本散文小说集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生命光彩,让读者在简单的叙述中看到一种不可动摇的精神力量,显示出生命的丰富性和深度。
  这本书分为散文和小说两部分。散文的很多篇中,都是一个资深痴迷之作,既有非常文学地在研究张爱玲,也有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想起张爱玲,这让同是张爱玲粉丝的我有同好者的惊喜。除了时时刻刻会提到张爱玲之外,散文集中还有很多她的生活的日常,也让你觉得她的身上有着张爱玲的影子:如细腻、骄傲、甚至吃饭的风格。《豆沙》一篇是最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流潋紫喜欢吃豆沙,偏又不喜欢那种大众的吃法,她吃豆沙的吃法,“豆沙粽子只挖豆沙,糯米都留着,春卷,只吃有豆沙馅儿的部分,剩下的油炸碎皮索索落了一盘子,圆子和八宝饭更是,中间的豆沙挖空了,留着洞穴似的一窝”让我瞬间就想到了张爱玲吃面条,一样那样的刁钻和执着,一样那样的好“味儿”。因为这个,居然就觉得她非常的亲切。
  读完这本《久悦记》,我好像突然结交了两个朋友,和她们坐在一起聊天,听她们谈论过去的繁花似梦,曾经的车水马龙,都已如过往云烟。同时感到,果然还是女人更了解女人,女人更珍惜女人,女人更心疼女人。那些话仿佛打在心坎上,警醒着我们,过去很多事情是因为没得选,到现在我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活得更恣意,过得更快乐,情情爱爱固然让人心动,让人心伤,但是总有别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比如知识,比如阅历,比如让自己变得更好,过得更好。

网站地图